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科技创新驱动武汉温商企业转型升级

“创新之光——寻找世界温州人新动能”大型采访活动系列报道⑩

☉商报记者 徐再杰 项锐

近日,江城武汉召开新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明确将“新技术”、“ 新产业”、“ 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作为新民营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与会的近千名代表中,部分是在汉经商创业的温籍企业家代表。历经30余年的打拼,温商群体已经成为武汉民营经济阵营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一些专注实业的温商企业已经先行一步,将人才培育和科技创新作为立企之本,驱动企业转型升级;也有不少温商依托政策和市场导向,积极寻觅新商机,投身新产业,闯出一番新天地。

顺势而变 从传统销售到高端制造

武汉汉正街素有“天下第一街”的美誉。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批温州人慕名而来,在汉正街拉开创业的序幕。

在汉正街以外,还有数以万计的温州人在当地跑销售,低压电器、电线电缆是主打产品之一。

当年,在这支庞大的营销队伍中,20岁上下的杨须红、章国榜等人并不那么起眼。靠着温州人特有的经商天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很快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分化由此开始。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人选择了守业,还有一部分人放弃了已经稳定的生意,选择创立自己的品牌。

1992年,杨须红从创办“长兴”开始,就把“科技创新”作为立企之本,始终将目标瞄准国内高端产品,以填补市场空白。20多年过去了,长兴集团旗下已拥有三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国内行业翘楚。2016年,该集团获得 “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奖”等殊荣。

杨须红说,如果按常规模式做,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要是将目标瞄准国内高端产品,虽然起步难,但日后有可能成为引领者。

杨须红坚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在产业升级和科技产品产业化方面持续加大投入,仅2017年投入轨道交通新产品研发的费用就达3500万元,累计研发投入过亿元。

由温商章国榜创立的武汉宏联电线电缆有限公司也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内外先进的电线电缆生产流水线以及检验设备,年生产能力超过4亿元,年产值可达3亿元。

和章国榜聊天,可以明显感觉到,他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武汉当地的发展规划有着充分了解和自己独到的见解。

章国榜坦言,时代在变,做生意也要顺势而变,如果还是沿用老办法,不把眼界打开,真的会举步维艰。

他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科技投入,寻求突破。

湖北省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会长黄卓仁表示,品牌建设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在汉温籍企业家的共识,未来将有更多温商走上“高精尖”的道路。

招才引智 合作共赢推动产业升级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当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竞争重心已经转变为“人才之争”。

章国榜坦率地说,早年外出打拼的温州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什么技术。企业要转型发展,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是关键。

章国榜的确也是这么做的。为了吸引一流人才,他到全国各地和行业内一些技术专家交朋友。如公司的总工程师樊玉广,就是他“三顾茅庐”从安徽请过来的。目前,宏联公司仅高级技术人才就有10多人,为企业科技创新之路插上腾飞的翅膀,先后获得11项国家专利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对于人才储备,武汉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据统计,武汉有91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最多时达130万。武汉科研实力雄厚,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0家。

武汉世佳伟业科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怀佳分析说,尽管传统行业日渐式微,但温州人的固有优势并没有丧失,比如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敏锐的市场嗅觉,如果把这些优势与缺市场、缺资金的高校科研成果相结合,一定会结出丰盛的果实。

显然,很多在汉温商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

最近,章国榜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垣教授的团队达成合作协议,将建设世界技术一流的脉冲电缆。

武汉安瑞特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少荣与武汉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合作,生产特种耐火材料,专供宝武钢、柳钢等大型钢铁企业。

王怀佳则找到了武汉理工大学电气学院的科研团队,委托研发搬运机器人。

重视人才和善于借力,让在汉温商企业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立足前沿 投身新技术与新产业

这两年,许多在汉温商明显地感觉到当地正在进行脱胎换骨式的转变,那就是传统优势产业被替代,过剩产能被压缩,新兴产业悄然升起。

根据武汉新民营经济的发展蓝图,光通信、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感知、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移动互联、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新型智慧城市等“新产业”将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记者了解到,部分在汉温商抢抓机遇,已经开始涉足一些新兴领域和产业,并且发展势头良好。

由温商林乐飞、钱兴土、赵孙朋等人创立的武汉北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用于金融、通信、市政、交通、电力、建筑、航天、工业控制等重要领域。

乐清籍企业家朱青海,前面20多年主要在做销售,去年开始运营智慧消防云平台,目前已接入了武汉十几家试点单位。

同样来自乐清的湖北固环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余克之前做过地产,开过酒店,现在转型从事环保产业,主要是汽车废旧电池、废机油等危险废物的回收再利用,“目前正在申报处置资质,并着手选址建厂”。

与前面几位不同,1979年生人的王怀佳是在武汉读的大学,然后留在那里创业,进入智能制造领域。目前,他的公司已经自主研发出10余款智能搬运车,被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引进使用。

王怀佳告诉记者,公司将从智能搬运入手,后期准备打造智能化物流系统,产品组装、分拣、入库、运输等流程全部实现无人化。

武汉市温州商会会长陈定开认为,温商群体在武汉深耕多年,不仅积累了雄厚的资本,也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人脉资源,这些优势对于自身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随着“温二代”开始崭露头角,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将会出现温州人的身影。